[:zh]優化互認機制 推廣專業服務[:]

[:zh]立法會上周三辯論「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議案,通過了筆者提出的五項建議,內容如下:

一‧完善兩地的專業資格及資質互認機制;

二‧爭取更多內地建設項目開放予香港企業及專業人士參與;

三‧擬設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須照顧香港青年專業人士的需要;

四‧善用香港的國際經驗和專業優勢,提升兩地企業與專業服務業「走出去」的競爭力;

五‧在制訂及落實上述措施時,須與相關香港專業團體保持緊密溝通。

早於約廿年前,筆者就以測量師學會會長身份,成功爭取兩地的估價測量專業成為首個資格互認項目,但純粹取得內地相關專業資格,不等於就可在不同省市執業及承辦建設項目。開了大門,還有許多小門有侍打開。今年一月起實施的《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業執業試點管理辦法》,便為兩地專業服務業的企業資質互認開創先河。

按照管理辦法,在發展局轄下兩份建築及工程顧問公司名冊上的香港企業,經過簡單的登記備案手續,即可直接在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提供專業服務。對此筆者再次向兩地政府表示感謝,但同時希望可進一步優化有關機制,讓一些規模較小、成立時間較短、或較少參與香港政府項目的公司也有機會列入名冊,以受惠於備案互認措施。

此外,港府與內地的不同部門和省市,近年先後推出了大量便利香港居民及企業到內地發展的措施,但不少市民與業界都不清楚細節或不懂得申請。當局必須更積極、主動地推廣宣傳,包括提供一站式的資訊平台及服務,教導和協肋助他們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