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早前獲邀出席廣東省自貿區之一的南沙新區內南沙灣片區規劃分享會,與來自粵港兩地各界別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善用港澳專業專才,兩地政府在建立建築、規劃領域恒常合作機制應注重的因素,為港澳專業提供更多的執業及發展機遇和選擇,共同把南沙打造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示範區。
落實規劃主題以人為本
今年9月,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簽訂了《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管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合作協定書》,雙方同意建立南沙與香港建築、規劃領域常態化合作機制,借鑑香港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打造精品工程項目,帶動香港優秀建築企業和人才參與南沙的建設,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必須考慮: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應緊密融合充分溝通合作共贏,實現「9+2等於1而非11」的效果,南沙可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實行先行先試,打造「南沙樣本」,而南沙灣可以建設成為現代化濱海新城。
三地政府應加強溝通,同時須與各相關專業學會保持緊密聯繫,多方加速共同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制度、機制的「聯通、貫通、融通」,打造粵港澳合作發展的「南沙樣本」。
香港業界的專業組織在過去與內地各相關部門,為建立統一的專業標準、監管制度、守則、專業責任、法律監管制度等,作出了不少努力,亦取得一定進展。然而,要有各方認同的統一標準、法規,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處理和克服。
其次,在落實規劃主題時避免「以路、車為本」,應體現「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了解持份者(青年和中小企)的關注,鼓勵他們參與規劃設計,吸納及落實他們好的意見,有助吸引符合相關規劃定位的青年專才和中小型企業的投入。汲取香港過往的經驗教訓,善用南沙灣優美的環境,考慮人、車、區外和區內的運輸需求,明確道路等級規劃,建立連接性和暢達性高的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宜居、宜業和宜遊的城市。
然後,在規劃上需考慮吸引什麼樣的人才,若南沙灣重點在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商務會展,那麼便需要思考如何吸引相關的人士、企業,尤其是年輕人和中小企來南沙灣創業或就業。通過減少對專業界別在南沙區的執業限制,可提升粵港兩地專業服務貿易自由化水準,營造跨境便利執業的環境,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選擇。
現時,大灣區不少城市對港澳青年於創業都有提供不少便捷措施,包括可享受創業培訓、就業、租金補貼等,相關措施皆為年輕人跨境創業發展提供誘因。
港澳籍仲裁員參審開庭
另外就是如何有效做好訊息發布和政策推廣,青年和中小企相對缺乏資源,資訊自由流通亦是年輕人較重視的一環。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至今已舉行了3次會議,每次會議後皆有相關政策措施出台,廣東省政府今年亦先後公布了數個政策及行動計劃,南沙區除了印發相關政策方案外,亦先後公布了包括「港澳青創30條」、「醫療保險補貼」、「落戶補貼」等創新措施。
這些政策措施都須有一個平台能及時有效的發布出去;然而,不少業界青年和中小企均表示他們對相關的政策和優惠措施了解不多。希望兩地政府和業界相關學會加強聯繫,與學會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令訊息廣為人知。
最後,要更有效利用香港國際仲裁優勢解決專業服務過程中的糾紛。今年4月,香港律政司與國家最高人民法院簽署了《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成為第一個內地以外的司法管轄區的仲裁地區,有利解決大灣區的商業糾紛。
不過,除採用仲裁外,法庭訴訟一環亦是非常重要,相關程序、法規等亦須有統一的安排。據了解,南沙亦是全國率先試點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成功聘任首批7名港澳籍仲裁員並依法履職,全國首宗由港澳籍仲裁員參審的勞動爭議案件亦已在廣州南沙開庭,為三地在仲裁審議踏出新的里程。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