銓之講場:強化鼓勵企業 發展綠色能源

就保護環境、減廢等因素,近年全球多個國家均致力發展綠色能源,香港政府訂定的目標是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在2050年前邁向碳中和。要達致有關目標,除通過教育市民使用低排放的產品外,更多地利用清潔能源發電,包括核電,以及推動電能運輸工具及機械為主要措施。

日前,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冀能推動環保的同時,亦能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機遇和發展,為氫能的研發、應用於2027年或之前提供適切的框架及基礎。

不少硏究報告指出,長遠而言,傳統燃料將會耗盡或被淘汰,因此有需要開發更多綠色能源,其中綠氫因在製造和轉化過程中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故被譽為「終極清潔能源」。

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亦帶來了警示,促使不少國家及地區積極籌劃發展氫能源產業。

香港在氫能發展上,難以大規模製造氫,但內地有𣎴少氫產品,特區政府希望促使香港能成為向國際示範、推廣的基地,有關產品的研發,亦可在香港融資;利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促進及協助氫能源產業在海外地區的發展。

毫無疑問,香港氫能發展只屬起步階段,要加促其成效,政府的鼓勵及支持是非常重要。

現時,如屬香港有指定本地研究機構,其研發開支往往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援,當中包括香港八間大學,然而對相關研究的成果、應用和商品化,往往未能接上。

舉例來說,理工大學早年曾作研究,香港有75%樓宇適合安裝太陽能板,一年的發電量可接近全港用電量約一成,但生產成本昂貴;時至今日,太陽能發電的技術不斷進步,生產成本亦相應下降。國家已在新疆「啟動」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的興建,年發電量將達約60億千瓦,足以滿足一個小國一年的用電需求,香港實有必要加強綠能的推動及發展。

另外,相關法規也應與時並進,作出檢討及修訂,包括確保日後氫氣的使用安全。

要推動綠色能源,全球不少企業都預留研發資金,甚至通過融資來獲取研發資金,積極參與相關的硏發,包括產品的應用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我們不應該落後於其他地區,故如何推動本地企業加強研發的投資,實應是值得政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