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郵輪碼頭自2013年啟用之後,因交通配套不足,一直為人詬病,每每有郵輪抵港,遊客都需要大排長龍等候巴士或的士接載離開前往其他地點的情況,政府不時都表示會作出檢討改善,但相關情況至今多年均未見有明顯改善。
疫情過後,啟德郵輪碼頭重開,旅客重臨香港,日前,載客量逾5,600人的郵輪「海洋光譜號」抵港,再次出現數千旅客大排長龍等候公共交通工具情況,除苦了相關遊客外,亦有損香港旅遊天堂之名。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應是責無旁貸,「死撐」加班巴士足夠應付旅客所需於事無補,卻加深市民對政府「卸膊」的形象。旅客動輒等候公共交通逾一小時,這是足夠嗎?
過往,香港的規劃並非基建先行,反之,要區內發展成熟,才推動增加交通配套設施;然而郵輪碼頭區內交通問題,已存在多年,政府不時作出改善承諾,包括加開巴士線,增設渡輪服務,加設私家車停車場等;可是,十多年已過,情況又有多少改善呢?
就是次事件,旅遊事務署、運輸署及碼頭營運商商討後,只說會加開巴士線往返尖沙咀,碼頭營運商向每輛到碼頭載客的士派發50元石油氣現金券,但這些真的能徹底解決有關問題嗎?筆者認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應負起統籌、督導的責任,同時邀請其他政府部門、業界等代表,共同商議治本辦法,才有望打破困局。
除改善交通,郵輪碼頭及周邊的配套設施同樣重要,耗資逾八十億元興建的啟德郵輪碼頭,平日儼如「死城」,交通配套欠佳下,商舖、食肆同樣欠奉,每每只有待有郵輪停泊才見人的蹤影,卻又出現數千人一同上岸,如碼頭有吸引旅客停留觀光、打卡或飲食的好地方,有利減少遊客一同湧往乘車離開,既有效疏度人流,又能帶動碼頭區域經濟,為何不作處理。
香港不少打卡熱點,隱秘小店,亦位於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區,故如何改善啟德郵輪碼頭的商舖十室九空的情況,或可發展一些如市集供本地年輕人作創業基地,增加具特色的店舖,提供打卡位置,攪活郵輪附近將有利吸引本地客,亦能發展成為觀光旅遊熱點。
本地旅遊是有可為的,重點是要有特色,就如海濱長廊的打造,而啟德郵輪碼頭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的美景,如何打造成為打卡熱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實應負起牽頭推動責任,參考其他地區經驗,打造具香港特色的碼頭文化活動,令碼頭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購物於一身的建築物。
政府不要再紙上談兵,行動才是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