銓之講場: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

多年來,政府期望透過垃圾收費,促使市民源頭減廢,達至零堆填及2050年碳中和,因應要有效應對各種因實施收費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政府將原法定生效日期,由今年4月1日延後至8月1日。同時於4月1日起,以「先行先試」方式,透過實際操作,以深入了解實施收費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增強市民對實施收費計劃的信心。

在過去多月,物管業界、清潔公司因應垃圾收費執行的細節,也提出了不少意見,希望政府能多加重視,不要忽略相關問題的重要性,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認真地思考應對的辦法。

就「先行先試」計劃,政府推出共14個試點,包括政府大樓、公共屋邨、單幢樓、三無大廈、安老院舍、商場等多個不同試驗場景,但仍有質疑宣傳不足,有試點居民未有收到指定袋,又有機構因屬按重收費並不需要使用指定袋,食肆等則採用逾70元一個的超大指定袋,各有不同的收集垃圾方式,處理方法,政府需要多加說明,特別是對有關試點用戶解說處理垃圾及回收物等問題。

「先行先試」將能協助政府理順在執行收費時或會出現的各種問題,然而,市場擔心因試點少,收集數據未必能全面反映真實情況,在試行時出現的問題或能順利解決,但在實際全港推行時或會再衍生其他問題,故切忌掉以輕心。同樣,計劃是「摸著石頭過河」,故大家不能對政府過份嚴苛,有份參與的市民也應積極投入,令垃圾收費的推行能切實順利的實施。

筆者認為要推行順利,達至源頭減廢,政府必須加強宣傳,不單是使用指定袋,而是要同時增加和利用不同的配套設施,推動更多市民減少製造垃圾量。就物管、清潔業界提出的問題,應多加重視及提供解決方案;此外,亦要加大對回收業的支持,現時廚餘回收仍面對不少問題,包括未有足夠的回收機,流動的回收點不足及時間未能配市民的方便等。「綠在區區」的回收安排亦未能滿足市民的需要,而每個設點花費亦不少,因此,政府必須考慮在有限資源下,如何完善回的收網絡,改善回收分類及其處理,令垃圾收費、減廢有更完備的配套。要謹記垃圾收費的目標不是收費,而是通過收費令市民減少垃圾棄置量。

然而,近期社會似乎過於聚焦於實施收費對市民生活造成的影響,忘卻大家就保護環境應負的責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