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暴風波與新冠疫情,顯示出香港多個深層次問題和管治短板,包括土地房屋短缺、人口老化嚴重、醫療系統失衡、創科發展遲緩、政府與公務員制度績效有待改善等。隨着黑暴消退,疫情緩和,以及香港踏入回歸祖國第二十五個年頭,社會百廢待興,將於下月八日選出的新一任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任重而道遠。以下為筆者對下屆特區政府施政的三點主要意見,希望特首選舉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能夠認真思考、跟進。
一‧提升績效 促進發展
疫情揭示特區政府的應變、協調、預視和創新能力不足,部分部門及官員遇難避事,有權不用,缺乏團隊精神和大局思維,政出多門及各自為政等積習嚴重。同類問題在應對黑暴、為民解困、推動經濟,以及建測規園業界最關心的發展建設及覓地建屋工作也屢見不鮮。過份着重程序、指引,專於監管、把關,忽略了同時要積極、主動地扮演「促進者」、「促成者」的角色。
筆者與許多建測規園業界人士,一直要求政府施政應「以結果為目標」。必須延續、並加快精簡發展法規及簡化審批流程工作,杜絕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中斷公私營業界互相虛耗時間與資源的惡性循環。要按「能者居之」原則改革公務員制度,建立「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激勵機制。目標是提升特區的管治效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
二.重用專業 培育人才
香港面對人才短缺問題,包括對特區發展建設極為重要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專業。現屆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多管齊下覓地建屋等,方向正確,但公私營業界都要有充足的相關專業及技術人才,始能迅速、有效地落實推行。
要有效加強香港的競爭力及奠定特區的發展基石,關鍵之一是改革政府與公營機構的採購及招標制度,引入扶助本地企業的元素、更著重創意和創新、避免「綑綁式招標」及降低「價低者得」比重,支付合理費用,與質素掛鈎。另外要因應香港的長遠發展需要,做好人才規劃和培訓,包括促使本地大學按照市場未來需求及配合政府政策增加相關學額,包括建測規園界別的學額。
三.強化文宣 說好香港
甚麼是「動態清零」、接種疫苗的優點遠勝風險、各類防疫措施的準則和必要性等,相關官員、專家往往有理說不清。連打擊與疫情和疫苗相關的假新聞、假資訊也乏力,更何況是有效推廣正面訊息?有關問題在黑暴期間已表露無遺,在推展填海造地、發展棕地和綠化帶,以至最近的精簡發展法定程序,當局都未能向公眾解說清楚相關計劃、措施的好處和必要性,令政府施政事倍功半,甚至舉步維艱。
要全面提升政府的公關、文宣及闢謠能力,有必要重整相關策略、資源和政府架構。善用多媒體與新科技,向不同階層和背景的市民,尤其是向青年人,迅速、清晰、「貼地」的解說政府政策及各類社會問題。說好香港故事,也為國家說好中國故事。掃除非理性的反中、反政府及「攬炒」、「躺平」情緒,加強愛國愛港、團結包容,重法治、謀發展的正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