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明報 > 謝偉銓:專營的士恐治標不治本

謝偉銓:專營的士恐治標不治本

【明報專訊】近年社會對傳統的士服務的批評及投訴日增,政府推出專營的士計劃,冀滿足公眾對高質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殷切需求,惟計劃定位存在爭議,成效成疑,恐無助解決傳統的士行業存在已久的根本問題。

專營的士計劃建議引入600輛「高級」的士,以招標形式批出3個專營權,各自營運200輛,為期5年,不得轉讓及續期。

為區分兩者的市場定位,政府建議起表價為36元,收費水平較傳統的士高約五成。專營權條款中亦會訂明服務水平要求,包括車輛類型、車廂設施、網約安排、司機培訓等。

然而,價格提高是否就能確保服務質素會相應提高?縱然專營的士訂下比傳統的士高的指標及要求,但軟件方面,如服務態度能如何規管?如何確保不出現揀客、拒載等老問題?為期5年的專營權是否具足夠吸引力?專營的士的出現能否有效取締現時的「白牌車」?
貴價的士不代表可改善司機態度

事實上,現行制度下約1.8萬個的士牌照,既屬永久性質,簽發亦沒有附帶任何直接與服務質素有關的條件,即現行傳統的士服務近乎是不受規管,只能依靠司機自律,惟司機收入萎縮加上長期缺乏競爭,成為服務質素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這些問題會否有其他應對措施?

政府曾多番強調,引入專營的士的目的並非為取締傳統的士,而是兩者服務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然而,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不應只着眼於滿足社會對優質個人化點對點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而是要正視整個傳統的士行業的生態及其牌照制度。

若要消費者硬性支付多五成車資,換來較高質素的專營的士服務,為何不促使現有傳統的士進步,協助現有的士牌照持有人「升呢」,提供類似專營的士草案中的優質服務呢?傳統的士又是否不能引入如WIFI 無線上網、24小時顧客服務熱線等相關設備與服務?

筆者期望,政府在的士政策上能有更全面的考慮,多管齊下,若推出全新專營的士計劃只單純着眼於彌補傳統的士的不足,甚或刻意限制專營的士與傳統的士之間的競爭,實為鴕鳥心態,無視問題的癥結所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傳統的士業界再不積極檢討及改革業內的風氣及素質,恐怕亦難逃市場的自然淘汰。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銓之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