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自從2012年我首次當選議員,晉身議會,其中一個我主要關注嘅,就係香港嘅「雙老化」問題,即係人口老化同樓宇老化。樓宇同人一樣,如果日常有做好維修保養,可以延遲老化,延長壽命。但樓宇如果日久失修,太殘太舊,就有需要整幢拆卸重建,令生活環境得以改善,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嘅動力。
正如好多議員指出,喺2013至2022嘅10年期,由市區重建局同私人業主進行重建嘅私人樓宇,大約有1600幢,聽落都唔算少,但係就遠遠追唔上樓宇老化嘅速度,因為同期新增樓齡達50年以上嘅樓宇,超過5000幢,係重建樓宇數目嘅3倍有多。
舊樓重建進度慢緩,原因甚多。其一係因為業權分散,部分業主已失去聯絡,難以集齊100%嘅業主同意進行重建。當局因此喺1999年,即剛好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前,制訂咗俗稱嘅「強拍條例」,訂明如果業主已取得一定比例嘅業權份數,即俗稱嘅「強拍門檻」,喺經過土地審裁處審核同批准之後,就可以強制餘下嘅小業主出售單位,從而統一業權,進行重建。
有關強拍門檻最初訂喺9成,直到2010年再將符合某啲條件嘅樓宇放寬至8成。當年有個別人士質疑有關改動係助長「地產霸權」,協助發展商「強搶民產」。事實放寬後新增嘅強拍個案依舊無大變化,進行私人收購重建仍然係困難重重,包括一啲樓宇狀況極差,大部分小業主都好渴望重建嘅舊樓。但因為之前提過嘅失聯業主問題,仲有所謂嘅「釘子戶」等,導致重建無期
此外,香港有唔少舊樓都係商住混合,樓下嘅地舖可能因為位置好,生意旺,缺乏誘因進行重建。但樓上嘅住戶就往往要面對漏水、冧石屎、安全隱患、老鼠曱甴樣樣齊等,即使大部分住宅單位業主都同意重建,亦可能因為有個別地舖業主反對,而達唔到法定嘅強拍門檻,遲遲無法重建。近年仲多咗一個劏房問題,業主經營違規劏房得益豐厚,因而唔支持重建發展,凡此種種都增加咗收購重建嘅難度。
政府喺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強拍門檻由現時嘅9成至8成,調低為7成至6成,希望可加快香港嘅市區更新。喺諮詢期間,部分人擔心一刀切降到6至7成係太低。政府衡量各方意見後,提出今日嘅修例建議,包括引入不同地區有不同強拍門檻嘅新制度。
當中失修樓宇較多,重建需要較為逼切嘅7個「指定地區」,50年以上舊樓嘅強拍門檻將放寬至7成至6成半,較原建議嘅6成為高。至於「非指引地區」,少於60年樓齡嘅會維持喺8成不變,60至70年嘅將放寬至7成,70年或以上樓齡嘅先會降至6成半,門檻比「指定地區」嘅舊樓為高。我認為有關建議喺促進舊樓重建同保障小業主權益之間,已取得咗適當嘅平衡。
另一個影響更為深遠嘅改革建議,係引入鼓勵位於毗鄰地段嘅不同樓齡樓宇,以合併方式進行重建發展嘅機制,從而發揮規模經濟同實現地積比轉移,提升整個項目嘅發展潛力,令到一啲已用盡、甚至用凸咗地積比嘅舊樓見到重建嘅曙光,同時讓相關地段嘅小業主,因為合併土地重建令價值上升而受惠。
此外,通過合併地段、重劃街道同靈活運用地積比,有助增加整個重建項目內嘅公共、綠化空間同社區、商業設施,提升居住環境同生活質素,促進旅遊、餐飲、購物等地區經濟活動。未來我希望可將地積比轉移嘅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例如同一地區嘅非彼鄰地段,以至跨區嘅轉移,善用新發展區嘅土地嚟促進市區更新,降低舊區嘅發展密度,同時亦為私人重建發展增加誘因。
除咗降低強拍門檻同引入合併發展,草案亦引入咗多項措施,希望可以精簡同強拍制度相關嘅法律程序,以及加強協助受影響嘅小業主。包括喺發展局轄下成立專責辦事處,為受到強拍影響嘅小業主,提供一站式嘅支援服務,包括獨立物業估值同法律諮詢,鼓勵小業主參與調解,以及協助佢哋另覓居所等等。
草案亦制訂咗新條文,容許將物業作自用嘅小業主,不論係住宅、商舖定係貨倉等用途,都可以喺被法庭頒令強拍後,繼續居於或佔用物業不多於6個月,等佢哋有更多時間購買或租用其他處所。有關建議都係好值得支持嘅。
主席,我想利用餘下時間,講下草案未有處理嘅一個問題,就係逆權侵佔對舊區重建嘅影響。逆權侵佔喺香港嘅舊區並不罕見,好多時係佔用咗一啲失聯業主嘅物業,呢種情況喺收購重建時相對容易處理,最難搞係涉及一啲公用地方,例如係後巷、外牆或樓梯底嘅個案。呢啲被佔用嘅空間,喺公契上根本不佔任何業權份數,佔用人擁有嘅只有管有權,而現時土地審裁處係冇權限,就相關佔用人可分到嘅重建賠償,作出任何指示或裁決。
隨着強拍門檻放寬,尤其係引入咗合併地段發展機制,我估計會有更多涉及不佔業權份數嘅逆權侵佔個案出現。我明白逆權侵佔問題錯綜複雜,冇可能通過強拍條例去徹底解決,但係咪起碼可以通過修例,授權土審處指示相關專業人士,就呢類逆權侵佔管有權嘅價值同賠償額進行評估,以便土審處作出裁決呢?
政府無咁做,我係感到失望嘅!希望局長會再諗諗,唔好等到問題出現,好多重建個案都因而撠(kick)住咗,先至急急修例補鑊。主席本人謹此陳詞,支持草案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