銓之講場:促使公屋住戶向上流

近年,公共資源緊拙,要公帑用得其所,發揮更佳益效更顯重要。現屆政府勇於承擔,加大力度打擊濫用公屋資源人士,著力於未來數年,按計劃建成更多公營房屋單位,善用有限資源,緩解基層家庭的居住困境,有一定的成效。

早前政府宣佈,按既定機制檢討公屋租金,決定由10月開始,將出租公屋租金上調至上限10%。筆者理解在過去多月,不少市民生活的支出,包括交通費用,食品等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在「樣樣加」的情況下,部分人士對公屋租金加幅持有意見,但考慮到公屋租金只佔租戶家庭收入平均的9.7%,遠較私人市場基層市民動輒佔其收入的四成以上差距很大,加上相關居民同期平均家庭收入增幅亦超過10%,平𧗾了現時房委會面對的財政情況,減少對出租公屋每年的巨額補貼,筆者是支持有關租金的上調。

另外,現時全港約有80萬戶家庭居住於出租公屋,加上輪候冊近20萬宗的申請,則全港約有三成的家庭需要居住於公營公屋,由政府提供大量的補貼,作為國際城市,市民享有中、小學的免費教育,存在如此大量的低收入家庭,情況實難理解,是否因為私營樓宇價錢過高,與一般基層家庭收入脱節,或是公營房屋政策措施吸引太大,令不少市民響往?亦導致衆多年青人「躺平」,不求上進,只希望可以入住公屋。因此,治標的辦法並不是提供更多公屋,而是如何提升相關居民的自我價值,令他們能減少依賴政府,能向上流動,特別年青人,他們是香港的未來、社會棟樑,如讓他們變成「躺平族」,工作欠缺積極,實非我們希望見到的。

近年,香港失業率長期處於低位,考慮到風險因素,筆者相信銀行對私營房屋首置的按揭,包括成數是有一定的空間可以進一步放寬的。

此外,增加住宅土地供應,促使發展商早日出售或出租建成單位,令樓宇供求得到平衡,樓價達至一般家庭可負擔的水平,不但有助市民上車、置業,亦能減低社會怨氣,達至和諧。

對於現時出租公屋被市民詬病,不少租戶如同永遠擁有,甚或世襲居住,如能加大力度,定期及突擊檢查居住情況,找出沒有實質需要的住戶,收回再分配,令資源不被濫用。對如何鼓勵和協助年青人增值、往上流,不能掉以輕心;否則,香港未來將難以繼續有長足的發展。

要知道青年興,則香港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