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中環地王應押後招標嗎?[:]

[:zh]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日前宣布,因市場反應遜預期,決定暫停轄下ACE項目的招標工作。局方會謹慎審視情況及評估不同選項,再決定下一步方案,據報包括會檢視項目中商業用地的比例。

受到之前的「黑暴」及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本港先後已有多幅地皮出現流標甚至「撻訂」。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旅客驟減,外國許多著名博物館與文化藝術設施都被迫關門,一些並非由公帑支持營運的場館更面臨破產,再加上中美關係近日進一步惡化,市場對於主打藝術、展覽及旅遊購物的ACE項目態度轉趨審慎,絕對可以理解。

然而,西九文化區原意是自付盈虧運作,透過ACE等商業項目來支持文藝設施的興建和營運,暫停招標會對管理局的財政狀況,以至整個文化區的建設計劃和進度造成負面影響。

相對於西九ACE項目,號稱「中環地王」的新海濱三號商業用地會否押後招標,更為市場關注,對港府財政及整個中環核心商業區帶來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受到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市場對該幅地皮的估值已由最初約千億元,不斷下調至可能不足四百億元。有意見認為,如政府堅持在今季將地皮招標,即等同賤賣土地,慷納稅人之慨。加上有信心又有實力在「疫」境中落標的發展商估計不多,可能局限了政府在用地布局及設計上的選擇,有違以「雙信封」模式進行招標的原意。有人因而建議將招標時間押後一年半載。

在另一邊廂,亦有意見指若政府因擔心市場反應而押後招標,會再次被外界批評奉行高地價政策。況且疫情與中美關係走勢均難以預測,無人可以確定現時市況是否已屬最差,還是半年、一年後會更差。押後招標會否反而令庫房收入減少,甚或會變成無限期擱置發展呢?

事實上,無人能夠準確預計疫情與中美角力還會持續多久,但香港的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絕不能長期停頓。尤其是三號用地相信是中區最後一幅大型臨海地皮,除了商業部分,還包括海濱長廊、公園等可供市民免費享用的公共空間,是否應因一時的經濟政治動盪而長時間延誤發展呢?

筆者認為,政府可考慮如期為地皮招標,但可適度延長截標時限,讓有意入標者在疫情下有更多時間為項目進行詳細的設計和評估。當局亦可趁機優化有關招標及審評機制,例如邀請外間的獨立專家,加入原定只有公職人員的審評委員會。

此外,政府更可研究將「雙信封」招標制度分成兩個階段處理,首先開啟有關發展設計的第一個信封,揀選不少於三個較佳的方案。若期間疫情減退,經濟回穩,當局可邀請相關入圍入標者重新調整第二個信封的出價。這樣既不會過份拖慢整個發展計劃,亦可減少因現時的不明朗因素而被指賤賣土地的機會。

若在完成設計評審以至公布招標結果後,疫情及經濟狀況進一步轉差,中標者或會因風險過高或資金不足而「撻訂」離場。為減低整個發展計劃因此要推倒重來的風險,政府可適度調高入標需要支付的按金比例,以及在招標條款列明即使將來有人「撻訂」,政府仍有權採用或參考中標但「撻訂」的設計方案,以減少爭議及重新甄選另一設計所需的時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