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的粵港澳大灣區

[:zh]香港有購物和美食天堂的美譽,而內地粵港澳大灣區也積極推動旅遊發展行業,最近與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當區考察時,聽到的順口溜是「食在廣州、廚出鳳城、味在番禺」,絕對是吸引一眾老饕到訪的綽頭。

別以為都是得個「講」字,廣州美食多大家都知;而順德又名鳳城,出名是廚師之鄉,不少專為國家領導人烹煮美食,也有移民海外,從事餐飲業。順德私房菜享負盛名,菜式不多,但勝在精巧美味;番禺則專挑不同地方的美饌,引入番禺,要找到特色的食品,到番禺就可以。

美食固然吸引,風景和保育也不少得,今次獲得番禺區政府接待時,就發現他們不單用美食俘虜人的胃,而且在餐桌上放的展示卡,不但會寫上賓客的名字,旁邊更有當地的名勝照片,真是非常有心思的宣傳品。

在保育歷史文物建築上,考察團分別到訪順德有數百年歷史的清暉園和佛山的嶺南天地,親身見證內地保育復修,不但保留舊有建築的特色和原貌,也透過加建,令原來的景緻更具規模。

清暉園領地不到半公頃,但園林景色細膩,除了保留當時的青磚建築和蠔殼窗戶外,也有名家郭沬若的真迹,超過100年的芒果樹及無數的鏤空木雕花板,在二千年更加建了一座瀑布假山景,完全發揮活化古蹟的功效。

嶺南天地亦然,把過百年歷史的祖廟及東華里,保留鑊取牆、青磚屋、石板路等嶺南特色建築和原有文化,又注入現代商業元素,引入不少的國際品牌和當地特色的商戶進駐,成為當地居民及遊客的好去處。

香港近年雖然都積極保育古蹟,但投入的資源及技術,內地個案都值得借鏡。正如一位已退休的中國文化遺產高級工程師所言:「所謂保育,就是要合符工、質、種、形制、規格,即是按照舊建築原本的工序、物料質地、物料種類、物件形態、造工規定來復修。」

如果只有其形,而不理當中的文化和歷史意義,原有物料用西江杉,但只要杉木代替,便失卻原有的意義。例如清暉園,負責介紹的職員說,內地都用回舊建築原本的物料與建造方法來復修的,比如重建青磚牆,都均如以往以蠔殼粉及糯米進行修整,以保留當年的外貌、特色和歷史價值。

單就保育歷史文物,香港便應該投入資源,好好學習,不但可以推廣歷史文化,也可以增加旅遊景點,在現時香港資源不缺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