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立法會上周就本年度預算案進行二讀辯論,筆者在發言中多次要求政府加快工作,包括各項有助刺激經濟、創造就業,同時有利民生的工程及顧問項目,資助非公營舊樓維修外牆渠管的計劃、派發五千元電子消費券等。政府除了必須講得出、做得到,還要做得快、做得好!
事實上,政府近年提出了不少用意良好的政策和措施,但執行起來往往令人感覺慢幾拍,或者在落實時變了形、走了樣;許多計劃都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的毛病;部分基建工程拖了近十年仍停留在研究、規劃及諮詢階段。這樣不單難以贏取市民支持,甚至會反過來惹起民怨。
針對有關問題,筆者經常在立法會追問政府不同政策措施的工作進度,官員多數答「做緊,盡快做,會壓縮時間去做」,但往往缺乏清晰的時間表或成效指標。幾年過後,相關官員可能已調職或退休,令人不知如何追究。
市民往往覺得公務員除了做事慢,另一印象就是「推」,包括推卸責任、推掉工作、推給其他部門處理。政策政出多門、部門各自為政、官員遇難避事的問題,在近年的黑暴與疫情中表露無遺,直至最近才有所改善。
針對香港近年出現的違法黑暴和政治亂象,中央使出「連環法律組合拳」,透過《港區國安法》為香港社會止暴制亂、由亂至治;透過人大決定為香港選舉制度堵塞漏洞、撥亂反正。但如果香港的官僚體系不作出根本變革,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問責,處事果斷及有承擔,洗脫「慢」和「推」的印象,政府的認受性及支持度便難以提升,甚至會影響香港的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讓我們共同為香港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