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今年預算案的宣傳片以「煮飯」做主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變身廚師,為香港市民下廚,原意估計是想傳達政府面臨財赤,預算案只能「睇餸食飯」、「限米煮限飯」的意思。但不少市民擔心,財爺是否暗示政府「巧婦難為無米炊」,要深受疫情與衰退影響的市民「食穀種」,甚或會變成「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
結果,上周三公布的預算案雖稱不上為「佳餚盛宴」,但在庫房錄得破紀錄的二千五百多億元財赤下,已算用「限米」煮成一頓「好飯」。包括參考了筆者提倡的「應使則使」原則,維持每年逾一千億元基建投資,繼續推出多項協助個人和企業的紓困措施,亦有提出五千元電子消費券、八萬元失業擔保貸款,以及用六十六億元開創約三萬個臨時職位,藉此刺激經濟、支援失業、創造就業。
針對香港舊樓失修、渠管亂駁及污水滲漏引發的播毒問題,預算案採納了筆者與建測規園界的建議,預留十億元資助逾三千幢舊樓維修渠管,並會主動為「三無大廈」進行相關工程,然後再向業主追回款項,「先維修、停播毒、後追錢、增資助」。雖然撥款額度比筆者建議的一百億元「樓宇維修保養基金」有一定距離,但在「限米」之下已屬可以接受。
提振經濟方面,預算案強調香港要把握世界經濟重心「西向東移」的大變局,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善用祖國發展機遇,聚焦發展金融和創科產業。預算案亦提出了多項措施,協助建造業界培訓人才、管理成本、提升效益及推動工務工程數碼化。筆者認為有關發展方向正確,但政府必須講得出、做得到,並且要做得快、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