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香港速度 慢人幾步[:]

[:zh]過往香港人到內地生活了一段時間,返港後往往需時適應本地的急速節奏,但情況近年開始逆轉,內地城市持續高速發展變革,尤是在基礎建設、創新科技及智能生活等方面,反觀香港的城市建設卻愈做愈慢、科技發展停滯不前、智能生活被私隱疑慮與政治陰謀論拖後腿,導致不少政府措施、建議的落實和執行,遠遠跟不上內地的速度,淪為「港燦」。

以創科發展為例,深圳與香港差不多同一時間開始開發創新科技園。十年過來,深方的皇崗科創園區現已大廈林立並投入運作,港方的落馬洲河套創科園仍是爛地一片、雜草叢生。為免進一步疾礙香港的創科發展,最後要由中央出手,協調深圳借出部分皇崗園區設施供香港使用,實在令人感到唏噓。

除了河套區這類涉款逾千億元的大型建設外,香港不少地區工程及民生項目,動輒也要花上十多年才完成。例如上周五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的寶馬山行人通道系統,工程總額七億多元,包括多座升降機、多條行人天橋和自動行人道,並非甚麼特別困難、刁鑽的項目,但前後竟花了逾十二年來規劃、設計和諮詢,之後再要多六年時間才能完成建造工程。

十八年時間!在內地可能已足夠興建一個全新的大城市。被譽為世紀工程的港珠澳大橋,也僅用了八、九年時間便建成。多名議員因此要求當局加快工程進度,讓區內居民更早享用到有關利民設施。綜觀事件,其實大部分時間是花了在程序方面,但對事件似乎並未帶來明顯益處。筆者希望我們能作出檢討,重拾過往引以為傲的「香港速度」,勿再事事都慢人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