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陣 龍七公 改革賞罰機制 提升施政績效

特首本周三在立法會發表的2023年度施政報告,內容涵蓋廣泛,用了近3個半小時宣讀,打破歷年紀錄。報告表明將設立多個專責辦公室及專員職位,制訂多個發展藍圖、路線圖及行動綱領,並訂立了多達150項績效指標。但各項政策措施能否迅速、有效地落實執行,讓社會各界真正見得到、享受到有關成果,仍待觀察。

對於今屆政府的領導層及管理層,包括各問責團隊和不少首長級公務員,外界對其積極性與主動性深有感受,但對於一些中層及前線公務員的表現和心態則有不同看法。不少個案凸顯,部分部門與前線公務員仍舊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缺乏創意創新和預示性,許多市民、企業,以至立法會議員都有親身體驗,造成一些良好政策的成效大打折扣,政府形象受損。

筆者代表的建測規園業界不少選民也是公務員,加入政府團隊時大都雄心壯志,有心努力為市民做事,但基於種種繁複程序、僵化的機制及受部分同事的耳濡目染,令他們逐漸失去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意思維。

例如是處理表現持續欠佳、屢勸不改公務員的機制,筆者多年來了解,要辭退這類人(其實只是勒令其提早退休)往往需時多年,期間要處理大量文書和覆檢上訴程序,令到不少部門管理層寧願隻眼開、隻眼閉,甚或在周年評核時固意將有關公務員「寫好」,以便能將其盡快調走。

一些表現優異,肯搏肯捱的公務員,其上司有時反而會想盡辦法將其留住,避免對方因升職而調走。也有部分優質公務員有時會刻意放慢手腳,以免因處事能力高而常常被調往一些出名「惡啃」的部門,令壓力不斷增加,喘不過氣來。因為在公務員體系內,努力與良好表現往往只是滿足自己,未必會與薪金和晉升等回報成正比。一些公務員表現平庸,效率不高,得過且過,卻因少做沒錯,反而可能會升得更高更快,因而導致整體施政績效每況愈下。

今屆政府已意識到有關問題,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要改革公務員管理制度,包括簡化相關提早退休機制,並已於今年9月實施。但對於表現出色的公務員,嘉許方法仍只有「行政長官表揚榜」作獎勵,對報告中強調的「提升士氣和工作效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政府團隊」,恐怕作用有限。對於筆者及不少學者均認為需要改革的公務員周年表現評核及薪酬調整機制,報告卻隻字不提,令人失望。

要做到特首強調的提速提效和「以結果為目標」,要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的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及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政府有必要大刀闊斧地改革公務員管理制度,做到有效評核,獎罰分明,提升主動性,加強積極性,鼓勵創意創新,促使預示性及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得以提出,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甚至「爆煲」時才補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