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主席,港人嘅平均壽命係世界前列,出生率係全球最低之一,導致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愈嚟愈多患病同行動不便嘅長者需要其他人照顧。香港嘅安老住宿設施同服務長期供不應求,加上好多長者若非必不得已,都唔想住老人院,希望可以居家安老,繼續同自己熟悉及信任嘅屋企人一齊生活,由佢哋嚟照顧。
然而,呢啲照顧者往往需要返工搵食,分身不暇,甚或係佢哋本身亦年紀唔細,同樣面對健康或其他問題。社會上有唔少六、七十歲嘅子女,照顧八、九十歲嘅父母,以至係七、八十歲嘅父母,照顧五、六十歲嘅殘疾或智障子女嘅個案。正如多位議員指出,近年發生咗多宗因照顧者不堪健康、財政或精神壓力,連同由佢哋照顧嘅長者或殘障家人,一齊自尋短見嘅悲劇。政府係有需要加強對呢啲照顧者嘅支援。
作為建測規園界嘅代表,我想集中講吓喺城市規劃同建築設計方面,如何鼓勵居家安老,促進長幼共融,方便需要他人照顧嘅長者同佢哋嘅照顧者。我早喺2015年,已聯同多位來自建測規園界、資訊科技界、以及熟悉安老工作嘅專家,成立「長者適切居所及相關配套研究工作小組」,就促進私人房屋發展提供長者適切居所,提出咗多項具體建議。
小組嘅建議涵蓋更新《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檢討《城市規劃條例》與賣地條款、修訂《建築物條例》及相關嘅指引守則,以及透過提供額外樓面作誘因,鼓勵發展商興建更多適合居家安老同長幼共融嘅住宅單位,增加相關嘅長者配套設施。有咗呢啲建築設計同設施,包括闊啲嘅門口、大啲嘅廁所、寬敞一啲嘅走廊,對於長者照顧自己,或者係照顧佢哋嘅人士,都會帶來好多方便同益處。
不過,由於上述建議涉及多個部門、多個政策局,如同其他跨政策範疇嘅建議一樣,好難期間有政府部分會主動跟進,令人嘆息。我希望隨着香港社會恢復穩定,政治環境回復理性,特區施政重新聚焦社會民生之下,政府會重新研究、積極跟進我同小組提出嘅各項建議。
最後,我想講吓香港嘅人口政策。內地剛剛提出改行「三孩政策」,以應對不斷加劇嘅「少子化」同人口老化問題。喺一啲出生率更低,出現人口負增長嘅國家,例如日本、南韓同多個歐陸國家,佢哋更會透過送錢、送車、送樓等方法,去鼓勵國民生育。香港向來冇限制市民生育,但同時亦冇乜政策措施,去積極鼓勵、便利市民生兒育女。
香港喺最近二、三十年,都係依賴外來移民,尤其係內地嘅單證程人士,嚟補充香港嘅人口同勞動力,減慢人口老化速度。但隨着內地嘅年輕人口比例下降,呢一招好快就會失效。呢個情況不單會影響香港嘅長遠經濟發展,對香港嘅安老服務、居家安老嘅目標,亦造成極大挑戰。我希望政府會積極檢視有關情況,參考其他地區做法,及早為香港制訂全面嘅人口政策同鼓勵生育嘅措施。
本人僅此陳詞,支持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