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立法會會期已經結束,此屆會期破天荒由四年變五年,亦是香港回歸後議席變動最多、最頻繁的一屆立法會。由主席梁君彥國籍爭議至「梁游宣誓」風波,經歷DQ事件及前年反修例風暴,再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立法會延任不少於一年後,泛民總辭,直至前熱血公民鄭松泰被取消資格,非建制派議席亦由本屆開始的30席減至1席,建制派議員佔絕大多數。
梁君彥棄英籍當選主席
2016年10月,立法會開鑼先選出大會主席,候選人分別為民主黨涂謹申及經民聯梁君彥,惟梁君彥被指擁有英國國籍,遭民主派議員質疑違憲,及後梁君彥展示英國內政部發出的文件,力證已於同年9月30日放棄英國國籍。經過五度休會、復會、轉換場地,以及原主持會議的街工梁耀忠突放棄主持會議,改由第二資深議員、經民聯石禮謙頂上,最後梁君彥在泛民集體離場抗議下,成功當選主席。
到議員宣誓期間,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因誓詞字眼,不獲監誓人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接納,九龍西劉小麗亦因宣誓期間停頓過長,需重新宣誓。同年11月,法庭裁定梁、游違反《基本法》和《宣誓及聲明條例》,喪失議員資格。翌年7月,新界東梁國雄、九龍西劉小麗、港島羅冠聰,以及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姚松炎,四人亦因宣誓問題被高等法院裁定宣誓無效,繼而被撤銷立法會議席,導致非建制派議席由28席削至24席,首次喪失分組點票中地區直選的否決權,只能勉強維持立法會三分之一議席,保住重大議案的關鍵否決權。
2018年3月,當局就港島、九龍西、新界東及建測規園界進行立法會補選,不過補選民主派並非全勝,只有新界東及港島由范國威及區諾軒當選,九龍西一席落入民建聯鄭泳舜手中,謝偉銓則當選建測規園界。同年11月再因劉小麗議席空缺進行九龍西補選,亦由建制派陳凱欣當選,泛民仍未能取回分組點票否決權。
今屆會期通過多項爭議事件,包括高鐵「一地兩檢」,在西九站設立「內地口岸區」,被質疑違反《基本法》,而方案最終以「三步走」方式立法,先由內地及港府達成合作安排、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批准及確認該安排,最後由兩地各自立法。
2019年2月,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同年5月立法會舉行相關法案委員會,建制及泛民陣營同日分別召開會議「鬧雙胞」,雙方陣營更爆發衝突,場面混亂。及後衝突戰場蔓延至議會外,大批市民包圍立法會,七一回歸日更有示威者攻入立法會大樓,一度佔領會議廳。
鄭松泰撤資格剩陳沛然
同年9月,高等法院裁定周庭和劉頴匡的選舉呈請得直,變相裁定勝出補選的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和民主派區諾軒「非妥為當選」。兩人上訴被拒,即時喪失議員資格,非建制派議席再次跌回24席。而去年工聯會何啟明獲委任為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以及循九龍西補選進入議會的陳凱欣被裁定「非妥為當選」,建制派3個月內連失兩席,但仍手執議會主導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7月宣布本屆立法會延任一年後,先有陳志全、朱凱廸及原公民黨的陳淑莊宣布辭職,非建制派議席再少三人。同年11月,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及梁繼昌4人突然被港府褫奪議席,其餘15位泛民議員總辭抗議,令非建制派剩下兩席,只餘下前熱血公民鄭松泰及醫學界陳沛然。不過鄭松泰在今年8月,亦被裁定資格無效即時被DQ。
政情 – 立會歷風雲五年 30非建制剩一人 宣誓爭議示威衝擊DQ總辭 起伏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