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術近年的發展速度,超越了許多人的想像;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更可說是無法想像。筆者代表的建測規園業界,不少企業與專業人士均已開始應用AI,去協助處理部分文件工序,例如撰寫報告,進行翻譯,以至一些簡單的設計和繪圖,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騰出時間處理專業工作。
在教育領域,因為涉及大量文字和文件工作,人工智能的效用就更大、更明顯。例如過去教師要花大量時間審閱學生功課、製作教學簡報和影片,以至撰寫向教育局提交的各類報告等,現在這些工作均可利用AI協助,讓教師更能專注於課堂教學,以及照顧學生在成長路途上遇到的其他問題。
部分人更預計,很快便會出現可以完全取代真人教學的AI老師,令到不少教育界人士面臨失業。筆者則認為,真人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互動始終無可替代,但現行的中小學課程架構、教學模式及師資培訓等等,都有必要進行檢討及改革,以適當利用、並適時應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
除了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地運用AI協助學習,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倫理教育,包括私隱安全、版權保護、防範假資訊等也是至為重要。此外,過份依賴AI進行教學,亦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例如不少人都察覺到,近年新一代的畢業生,即使考試成績不俗,中英文都說得流利,但好多都未必完全有能力親筆書寫,寫中文就錯別字連篇,文法與格式不通,寫英文亦經常串錯字,出現許多所謂的「港式英語」。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欠缺工作能力,因為有各式各樣的軟件程式可幫忙改正,以至運用AI去協助他們起草各類文書,有需要時更可代為引經據典,吟詩作對。
隨着AI的效能愈來愈強,應用範圍愈來愈廣,部分本應由人類自身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可能會迅速倒退。誠然,年輕一輩亦學會了不少上一代不懂得的新技能,但有一些最基本嘅知識,包括對自己民族的文字、文化和歷史的了解,不應該完全摒棄,不應變成做甚麼都只能依靠上網搜尋,以至依賴AI代勞。
另一個影響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早於AI面世之前,單單一部智能手機,已令到不少青少年沉迷上網及玩手機,終日足不出戶,甚少運動和交友,嚴重影響其身心發展與溝通能力。將來AI大行其道,青少年可能會多交了一些新朋友,不過是虛擬的AI朋友,有心事也不會向父母、老師或朋友、同學傾訴,只會對着手機或電腦談話。
對於上述問題,筆者希望相關AI研發者及應用者、教育家、政府官員,以至家長都會多加注視。我們要善用人工智能,充分發揮AI對人類生活及未來發展帶來的好處,但亦要慎防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了的壞影響,找出應對方法和適當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