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東方日報 龍門陣 龍七公 善用物管專業 排解民生憂難 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立法會上周三讀通過《2024年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希望加強、加快處理7 種民生問題,包括統稱「公共衞生妨擾事故」的樓宇滲水、冷氣機滴水及「垃圾屋」問題,以及蟲鼠滋生、店舖阻街、雜物霸佔公家地方、非法展示或張貼街招、海報等。

正所謂「民生無小事」,上述7項事宜雖然都並非嚴重罪行,但對於每日受到滋擾的居民而言,有關問題對他們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甚至精神健康,都可能會造成頗大影響。因此政府有必要更加積極處理,減少怨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草案主要加強當局對有關問題的調查和執法權力,提高罪行罰則及阻嚇力等,但最終能否達至市民希望見到的成果,關鍵之一是相關主事官員和執法人員的處事心態,避免得過且過,拖得就拖,真正做到急市民所急。

參考打擊濫用公屋行為及公眾衞生黑點的例子,有關問題存在已久,大部分情況都不涉及法律真空或調查、執法權力不足,但相關部門多年來都未有積極、有效地處理。現屆政府能下定決心解決有關問題,不再遇難避事,積極調查執法和提出檢控,主動統籌好相關的跨部門溝通協作,即使沒有修改法例,亦可以取得顯著成效。

除了增加執法權力和改變官員處事心態,筆者認為政府還要做到「兩個善用」。其一是善用創新科技,房屋署已利用網絡攝錄機及人工智能,大大協助調查屋邨高空擲物問題,提高找出肇事者的成功率、減少人手需求及與住戶出現爭拗的機會。食環署亦已在多個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加裝攝錄機,加上人工智能幫手效果會更好。有人質疑安裝太多攝錄機會否侵犯私隱,但現時針對的是在公眾地方發生的違法行為,筆者認為根本談不上任何私隱,類似做法在海外亦很普遍。

其二是要善用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和物管從業員。草案提到的滲水、滴水、垃圾屋及雜物霸佔公家地方問題,收到投訴及首先去到現場處理的,往往都未必是政府人員,而可能是物管公司的前線從業員。

作為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的首任主席,以及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的創會會長,筆者見證了香港物管業界近年不斷朝向專業化和智能化發展。無論是大廈管理、維修保養、僭建問題、噪音問題、消防安全、今次修例涉及的公眾衞生問題,以至日常的鄰里關係、長者照顧等等,物管業界都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政府過去對物業管理重視不足,不少相關的政策措施,對業界的諮詢和支援都有很大提升空間,以更好善用他們的力量和專業。筆者期望政府能夠增強對物管工作的認知和重視,加強與業界人士及相關團體溝通合作,攜手處理好香港的公眾衞生及其他問題,切實排解民生憂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