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去年7月,我提出我今屆任期嘅第3項議員議案,內容包括促請政府改革香港嘅土地規劃同批租制度。今年7月,我向特首提交嘅2025施政報告建議書,再次提出呢兩項改革建議,藉此加快北部都會區嘅發展同建設。好高興我嘅大部分建議,均已獲特首採用並納入今年嘅施政報告。
北都發展對香港嘅重要性已毋須多講,要提速提效,必須以新思維同新手法去推動,重要一環係促使更多私營企業及投資者嘅參與。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特首擔任主席嘅「北都發展委員會」,並下設三個專組,目的如何加快、加強相關嘅政策創新同跨部門協調,並針對各個發展區制訂不同嘅公私營合作模式同融資方案,包括股份制、債券、政府注資及「土地參股」等,以吸引更多私營資源參與,係非常值得支持。
此外,政府亦會為就北都發展引入靈活批撥土地、多元開發模式、以及嶄新發展方案等多種新思維。除咗傳統嘅公開招標,亦可以推行限制性招標、以至直接批地等。開發模式方面,將參考內地「1.5開發」嘅概念,以試點形式進行「分階段開發」。
相關建議不少都與我同我代表嘅業界概念相同,值得支持。但要將呢啲新思維、新做法迅速有效咁落實,關鍵係要改變部分部門同官員,往往只重監管、不擅促進,重視程序、但忽略成果嘅處事心態。我期望有關改革可以同報告提出嘅「部門首長責任制」同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有機結合,以推動全體公務員齊心加快發展北都,使到特首毋須再心急如焚。
有人擔心直接批地模式會否產生利益及公平問題,我認為政府唔應該好似過去一段時間咁,因為一啲冇事實根據嘅所謂「官商勾結」指控而削足就履,對一啲有利香港整體長遠利益發展嘅事情議而不決,重點係要提高相關決策嘅透明度,向公眾同立法會清楚解說以不同模式批地嘅項目內容、理據同好處等。
另外,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嘅「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強調要將教育、科技及人才一體化發展,回應咗我同G19提出,要加大力度發展「留學經濟」,以及通過加快大學城建設,嚟推動整個北都發展嘅倡議。
主席,我向來都認為土地嘅其中一項重要功能,係推動產業同經濟嘅發展。至於應該推動邊種產業,主要考慮係香港現時擁有、或者可以短期內創造嘅優勢,以吸引相關嘅產業同人才落戶。
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再加上現時美國政府對當地大學同外國留學生嘅打壓,為香港嘅教育產業發展帶嚟更多優勢同機遇。但當局必須謹記北都大學城嘅建設,並非純粹為咗增加留學生嘅數目,更重要係配合不同創科項目及產業嘅發展。
主席,我要再次感謝特首喺施政報告提出,會喺原有嘅每年平均1,200億元基本工程支出之上,再額外預留300億元嘅開支,以應對本地及內地私人發展項目減少,對建造業界、尤其係專業顧問服務帶來嘅壓力。就如何善用呢300億元,我會促請建造業專業界別多提意見。
最後,我亦希望政府喺項目及資源分配方面,唔好只側重大公司,而忽略咗中小企,要讓到不同界別及規模嘅公司都有機會參與。本人謹此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