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於下周三發表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上周講解了筆者就「推動產業多元,能者多付開源」的多項建議,今期向讀者介紹有關「加大節流力度, 嚴控經常開支」的部分。
當中最主要的建議,是將已推行兩年的「資源效率優化計劃」的削減部門經常開支幅度,由每年1%加強至3%,落實後可為政府每年減省約117億元開支。除了加快滅赤,更重要是促使、鼓勵各個政策局與部門認真檢討現有的工作和審批程序,切實提升效率,撤銷過時及效益極低的服務。
針對經常開支金額最大、在過去10多年累積增幅亦最高的社會福利、醫療衞生及教育3大政策範疇,筆者再提出了多項具體節流建議。
社福範疇2024/25年的預算開支達1,362億元,當中94%屬經常性,佔政府經常開支約22%。社福開支近年增長迅速,原因包括人口持續老化,以及上兩屆政府先後新增了多項基層和長者福利,同時放寬了部分資助計劃的申請條件。有關調整各自都有其道理,但當中不排除涉及一些濫用或重複資助。若然,除了對政府財政構成不必要的負擔外,亦某程度影響了真正有需要市民的資助,削弱一些受助人自力更生、力爭上游的動力。
故此,筆者建議政府全面檢視現有各項福利計劃是否存在重複資助問題,包括綜援、生果金、長生津、醫療券、公屋房屋福利、各項交通費補貼計劃等,確保將有限的資源,更公平地分配予真正有需要人士。當局亦須為各類福利「安全網」強化以「脫網」、「脫貧」作為政策目標,更有效地鼓勵自力更生、向上流動和貢獻社會,嚴打濫用與浪費。
此外,政府應加快發展「銀髮經濟」,釋放長者勞動力及推動「退休三寶」(安老按揭、香港年金、保單逆按計劃),減少長者對社會福利的依賴,提升其生活質素與身心健康,對社會及經濟作出貢獻。
在提供社福設施方面,當局應檢討成效不彰的200億元「購買物業以供設立社福設施計劃」,善用作其他更逼切及具效益的用途,以及切實簡化各類私人參與興建及營運社福設施的計劃和審批流程,提供誘因更好善用市場力量。
醫療衞生在2024/25年度的預算開支為1,279億元,當中86%屬經常性,佔政府經常開支約19%,逾四分三為提供予醫院管理局的恆常撥款,反映了現行醫衞政策對醫院、住院服務的傾斜。
政府必須進一步強化「治未病」概念,從源頭提升市民尤其長者的健康,長遠減少醫療服務、特別是住院服務的需求,加強推動運動普及化和健康飲食文化;加快落實不同醫療衞生服務的「4個打通」,包括打通公私營醫療體系、打通醫院服務與基層醫療、打通中西醫治療及用藥、打通各類輔助醫療專業與預防性治療,以善用、共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和醫護人手。
政府同時要加緊打擊公營醫療衞生範疇的濫用和浪費行為,包括濫用急症室服務,過量及重複派藥、領藥,研究向「回流醫病」人士收取合理的較高費用等。對於近年有愈來愈多港人「北上就醫」和「北上安老」,政府應就有關趨勢進行全面研究及檢討,調整相關的醫療政策及資助計劃、醫護人手規劃、醫療衞生設施的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