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電裝置製造僭建?

[:zh]適當環保措施大部分市民都會支持,但環保建設也要考慮會否帶來副作用。猶記得曾幾何時,綠化天台深受歡迎,不過,在發生城市大學綠化天台倒塌事件後,不少的綠化天台包括院校或私人大廈,因擔心安全和責任問題,都紛紛被拆除。亡羊補牢,政府才立刻加強宣傳相關法規和指引,使大家有更清楚的了解。

最近政府決定引入上網電價,鼓勵機構和社區人士使用再生能源,由電力公司以高於一般電費數倍購回產生的電力,此舉無疑對推動再生能源提供誘因,從而減低空氣污染。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現時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之下,瑞典便成功改良有機太陽能光伏板,用低價材料和簡易印刷術製造具有柔軟度的電池光伏板,方便在不同的地方安裝;內地也成功以較低成本生產單片1.92平方公呎的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太陽能組件,適用於建築外牆。

如果這些光伏板大有機會再作改良,售價能再降低,裝置太陽能光伏板會更為普及。問題是,這些再生能源的技術和設計,每家公司不同,如果香港每家每戶都在自己的花園、天台、陽台甚至窗外,掛上不同的光伏板或再生能源裝置,屆時會否再出現當年魚骨天線四矗、亂掛的問題,影響外觀外,會否帶來其他問題呢?

又如果市民再積極一點,把這些再生能源裝置變成簷蓬,或者其他的配置,安裝在室外,又會否帶來僭建問題呢?不難想像,在僭建問題出現初期,大家都認為問題不至於太嚴重,沒有馬上加以管理、取締,各自為了生活方便而不理結構安全,胡亂搭建,危害他人甚至自己的安全。

為了防患於未然,在推動市民使用再生能源的同時,政府亦應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明確的指引,規管相關設施、安置等,使到不論市民或商家在增設再生能源裝置時,不會造成或加重僭建問題,以避免綠化天台事件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