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對人口老化,香港同樣有高齡化的問題,但適合長者居住的友善樓宇設計卻遲遲未見政府推廣,特首在最近公布的施政報告中表明將由財政司副司長統籌相關政策局,於明年內提出將通用設計及通達概念納入屋宇署制訂的樓宇設計手冊,並可能考慮將部分設計要求列為強制。筆者樂見這個多年來的建議獲得政府回應、採納。
衆所周知,香港的長者院舍供應及設備長期不足,平均輪候入住需要等候接近3 年半,極不理想。跟據統計處今年8月公布人口推算數字,65 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25年內將增加接近一倍,由 2021年 145萬升至27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達36%,因此如何加大力度盡早處理有關問題,急不容緩。
居家安老為本是政府指明的政策,加強樓宇長者友善的設計、設施,為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社區照顧服務,讓他們留在熟悉的社區享受愉快、自主、有尊嚴、有希望和感到被關懷的生活,是推動有關政策不可缺的。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當中創新樂齡科技可為長者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幫助,提升其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亦能便利院舍護理人員照顧住院長者,提升服務,但往往較少談及如何提升樓宇設計,利便居家安老、長幼共融。
筆者多年前聯同多位來自不同業界專家,就推動有利居家安老及長幼共融的建築設計和提供設施提出多項建議,但由於𣎴少建議均涉及多個局與部門的工作,在「無人牽頭」跟進的情況下,難以落實處理。
其實不少相關設計,也適合一般市民使用,如房協在其長者安居樂住宅項目,包括為居住單位提供低門檻、趟門洗手間、防滑地磚及扶手、無火煮食和獨立消防火警燈,廚房活動式地櫃、窗戶可以攪動開關、樓層加入主題顏色設計,設置「智能樂齡緊急支援系統」等,當然,相關設計和輔助設施,就有助長者加強自理能力,效益更大,亦間接減輕安老院舍的需求。
現時市場缺乏誘因,吸引發展商在興建私人樓宇時,主動加入相關設施,政府除可以修改現行樓宇設計要求外,亦可以透過如當年推出環保及創新樓宇政策,提供豁免樓面,加大誘因,令發展商在設計屋苑時多行一步。
故政府在審視那些新元素應加入樓宇設計手冊時,如部分升降機可方便輪椅使用,或更寛闊的公用走廊,浴室有更大空間可容許輪椅自由活動等,或多或少均需要額外樓面面積,卻能改善整體生活空間,方便長者外,對其他居民的生活環境,亦同時得到改善,有助長幼共融。